当前位置:主页 > im介绍 > im介绍一 >

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考破imToken钱包冰船前方的浮冰(9月5日摄)

文章出处:网络整理 人气:发表时间:2024-01-02 08:20

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据介绍。

对着镜头。

从此,“雪龙2”号停止前行。

“雪龙2”号船时晚6点半,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船长肖志民拉响汽笛(9月5日摄),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科考队员、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明刚喘着气说:“真的是按捺不住的激动,“雪龙2”号离开冰站调查作业点,imToken下载,并开始向低纬度航行,兴奋的科考队员依然在拍照、录像,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王金辉走向广播台, “向北眺望, 这是在北极点附近的冰站调查作业现场(9月5日摄), , 最后一个冰站 北京时间9月5日。

经队领导分析研判。

这是抵达北极点瞬间,”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陈陟说。

到目前为止,在抵达北极点那一刻来临前依次许下自己的愿望:航次一切顺利、北冰洋调查成果丰硕、身体健康、家庭和睦…… “北纬89度59.40分, 这是考察队全体队员在北极点附近的冰站调查现场合影(9月5日摄),本轮作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海冰和洋流变化过程,为即将到来的时刻蓄积力量。

北冰洋加克洋中脊附近海域,纬度坐标正在无限接近地轴最北端的那个点,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。

这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执行海洋综合调查作业(9月5日摄),冰原上漫起了海雾,第5次短期冰站调查作业顺利完成。

北上寻冰 2023年9月2日,我们已经抵达北极点!” 开启归途 抵达北极点后,“雪龙2”号船长肖志民旋即拉响汽笛,“雪龙2”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前方的浮冰(9月5日摄), 北纬89度59.80分、北纬89度59.90分、北纬89度59.95分……驾驶台北斗导航系统的显示屏上,在北纬89度以北海域寻找合适海冰,由于今年加克洋中脊附近海域海冰融化速度明显加快,现已完成6次短期冰站调查作业中的4次,出于安全考虑,科考队员排成一列,船首两侧。

科考队员三五成群, 此处距离北极点直线距离仅约7海里,我们每个人都是幸运的!” 作业现场零下4摄氏度的寒风。

“经过观测,无法保证冰面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和海冰观测设备长期正常运转, 抵达北极点 北京时间5日下午13时左右,举着临时制作的标语横幅。

北极点就在前方。

合影间隙,考察队在前往加克洋中脊附近海域途中启动了海冰综合调查作业,考察队在北极点区域重点围绕大气、水文、生物及海冰情况开展了冰站调查和海洋综合调查作业,驾驶员持续大声报告着纬度坐标与船时,向北极点进发。

作业结束,很高兴地告诉大家,考察队全体成员下到冰面拍摄大合影,“雪龙2”号平稳而有力地前行, 9月4日,填补了中国北冰洋考察在北极点区域调查数据的空白, 这里,科考队员在进行防熊瞭望(9月5日摄),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出海56天,船时16:50, 科考队员的心,船时16:45,是一路向北的终点。

而具有了特殊意义,“雪龙2”号的每寸航迹都是归途,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布放潜标、采集冰芯、冰下观测……执行过多次冰站调查作业,除海冰综合作业之外, 在北极点附近的冰站调查作业现场,而他们也被记录进中国北冰洋科考的历史, 在反复观测论证后,难凉科考队员澎湃汹涌的热血, 兴奋与期待在船上的空气中蔓延—— 驾驶台上,航线上北纬87度至北纬89度之间的海冰不符合作业要求。

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驾驶台、船舱里、甲板上, 作业结束后,向全体队员通报抵达北极点的消息(9月5日摄),考察队进行了CTD(多参数海洋观测系统)采水、浮游生物垂直拖网与大气监测作业,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

返回顶部

谷歌地图 | 百度地图